時間 時間:8月15日-17日
地點 地點:石家莊國際博覽中心
【瀏覽字體: 大 中 小】 作者:佚名 來源:網絡 發布時間:2018-07-07 00:00:00 瀏覽量:
7月6日中午12:01分,迄今為止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正式打響。中美雙方互相加征關稅的清單有了大的變動,美方最新清單中,所有的藥品和部分低端醫療器械被移除。
美方加征關稅清單大變動
新華社報道,美國于當地時間7月6日00:01(北京時間6日12:01)起對第一批清單上818個類別、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25%的進口關稅。作為反擊,中國也于同日對同等規模(340億美元)的美國產品加征25%的進口關稅。加征關稅措施已于北京時間7月6日12點01分正式實施。
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當天表示,中方承諾不打第一槍,但為了捍衛中國自身利益,不得不被迫作出必要反擊。
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5日表示,對另外160億美元進口中國商品(第二批清單)征稅,正在接受公眾審核,征稅時間另行公告。
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此前公告,中國對美國醫療設備、能源產品等114項商品,加征關稅實施時間另行公告。
從目前公布出來的商品清單看,中國向美國加征關稅涉及到醫療器械類商品的,主要包括如下六項:
90181310 核磁共振成像成套裝置
90181930 病員監護儀
90185000 眼科用其他儀器及器具
90189099 稅目90.18未列名的醫療、外科或獸醫用儀器及器具
90221400 其他醫療、外科或獸醫用 X 射線應用設備
90229090 稅目90.22所列其他設備及零件、附件
而美國移除第二批清單里的藥品和部分低端醫療器械后,所涉及的對中國加征關稅的醫療器械產品則大大減少。
進口市場格局改變 出口市場結構也將變動
首先,從中國對美國加征關稅的清單中,最受關注的當屬“核磁共振成像成套裝置”。
據《中國醫療設備》2018年年3月公布的數據,進口磁共振MRI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如下:德國西門子為35.1%,美國通用電氣30.4%,荷蘭飛利浦22%,日本佳能10.7%,中國東軟7.4%,中國聯影1.1%,其他占0.5%。
一旦加征關稅,上述進口設備市場占有率將改變。同時,在進口替代加速的背景下,國產品牌崛起的機會似乎又大了一些。
而美國加征關稅后,我國的醫療器械出口結構或將改變。
2017年,國內醫療器械出口扭轉上一年下跌態勢,出口總額217.03億美元,達歷史新高。其中,第一“客戶”是美國,對美國的出口額為58.38億美元,其次是日本,14.78億美元。
雖然出口額增長,但目前我國出口的醫療器械產品中,仍以低值耗材、中低端產品為主,產業對原材料和勞動力等低成本要素依賴很大。以按摩保健器具、醫用耗材敷料為主的前十大出口產品,占據我醫療器械出口總額的44.5%。這也是美國將部分低端醫療器械移除出第二批清單的原因所在。
近幾年,我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在國家支持下取得了迅速發展,尤其是影像診斷設備逐步實現進口替代。個別產品,如超聲、監護等設備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也逐漸顯現。美國也看到了這一點,所以將新增加284項商品,瞄準受益于中國產業政策的產品。
2016年,醫療診斷設備出口占比達到了16%,而醫用敷料和一次性耗材的占比僅為4.2%和5.9%,醫用敷料出口同比下滑近10%,產品結構正在調整和不斷優化。